可以监测气体浓度的ic报警安全帽,以及学生自行设计的智能控制音乐盒……这是惊人的。
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校长沈杰介绍,学校将创新人才培养融入教育实践,是第一个在中学开展创科教育的学校。2016年建成的青牛众创空间,配备了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,为激发和提升学生创新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。
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,不仅需要空间和平台,还需要一系列丰富有趣的课程设计和科技活动来引导创新。
在北京育才学校,科技教师陈洪成将日常教学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。“根据我们在学生中进行的‘好奇’问卷调查,儿童对宇宙和天体最感兴趣,其次是活体。”陈洪成表示,在每周一次的科技创新选修课上,除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外,他还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,鼓励他们提出问题,研究问题。
“有个孩子在野外捉到了虫,发现虫子牢牢地挂在他的衣服上,就对虫的‘脚’产生了兴趣。”陈洪成(音译)说,出于好奇心,他当时只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。王清时开始观察各种昆虫的脚,发现蜻蜓、苍蝇、蝴蝶等昆虫的脚是不同的。他还改进了传统的昆虫足的分类方法,写了一篇幼稚的“小文”——《关于昆虫足的那些事》。生物课结束后,陈洪成还带着孩子们进入陶然亭公园、北京自然博物馆等场馆,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,自己动手做实验,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。